文/李少威
又到了大学生找工作的季节,又有一大批焦虑的毕业生着急地寻找着敲开社会大门的那块砖。
在东莞的校园
招聘会上,出现了一些抢眼的企业,其抢眼的原因是它们试图在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招收普工、仓管员、保安、餐厅服务生。他们认为,大学生应该有“从基层做起”的精神,并且举例说,“我们公司的不少管理人员就是从最底层的岗位干起的”。
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符合社会普遍逻辑的道理。人们惯于这样教训那些懵懵懂懂的“菜鸟”们: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急于求成,应该放下身段,应该脚踏实地……在大学生客观上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似乎毕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而失业则是因为错上加错。
作为曾经毕过业的人,早已厌倦了听这些无趣的调调。我认为,那些鼓励大学生们去从事一个“大炮打蚊子”的职业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谈论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孩子,不用为这种鼓励承担后果。
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到大学生中去招收从事没有也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岗位的“人才”,本身就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一是经济状况并不好,招工也不难,这些岗位没必要空等大学生去上岗;二是企业应该明白招了也留不住,徒耗管理培训的成本而已。
如果一家企业真正想要招收一些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它的管理者一定会很重视应聘者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一个大学生,在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选择去做这样的工作,只能表明他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极端缺乏自信,可塑性很差。
那么据此推测,堂皇的“从基层做起”以及未来可能当上管理人员的理由,或者只是某些企业希望低价捡个大便宜的借口。又或者,这些企业参加校园
招聘会,可能并非出于自愿,也并不需要招人,只是被叫去撑门面,故意放几个“泥饭碗”出来,糊弄了事。
但这些岗位的出现无疑会加剧大学生们的焦虑感,让他们在就业面前更加手足无措。然后又有许多专家们出来谈观点“指导就业”,有意无意中可能给大学生们挖下更多的坑。
最常见的指导,是建议学生们要放低姿态,找准方向,做好职业规划。这种建议在我毕业的时候也听过许多,但至今也没想明白是什么意思。大多数的大学专业,什么都教,就是不教有用的东西;什么都学,就是不学真正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大学生们既不知道自己学到的东西将来可以卖个什么价钱,也不知道社会上究竟谁会买。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建议都是废话,而且还算不上正确的废话。
低姿态看似不错,但如果过分强调低姿态,以至于到了鼓励大学生去做农民工干的活的地步,则是不负责任的。在他们作为学生的时候,都是孩子,什么都由社会去设定,一旦毕业,社会再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教育的时候告诉他们,你应该学这学那将来才能体面而获得高薪;毕业的时候则告诉他们,你以前学这学那跟找个好工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好比用十几年的象牙塔给他们吹一个泡泡,然后用一场
招聘会把这个泡泡戳破。
诚然,无论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都应该好好地受教育,但不能因此而把教育的不断贬值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学生毕业后当普工、当保安,对大学生而言应该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而对于社会而言,则应该是一种尖利的批评,是一种值得反思和羞愧的现状。
安阳人才网
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们不应听信那些对找工作的苦楚没有切肤之痛的高谈阔论者的建议,只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招聘和
求职只是一个市场,进了市场就要追求卖个好价。愿意做普工、做保安,等到日落西山、人流散尽,犹未为晚。www.ayr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