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1年半换13份工作”

时间:2012-12-14点击:
     最长的干了两个多月,最短的不到一周时间,从去年暑假至今年11月份,湖北武汉22岁的女大学生王彩琴(化名)1年半换了13份工作。对其“猴子掰玉米”般的工作方式,她妈妈说,找工作就像找老公一样,不开心就不要勉强做。(12月13日《武汉晨报》)

  曾几何时,“师傅带徒弟”是职场里最重要也最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往的叙事中,作为“学徒”的职场新人总是谦虚好学、脚踏实地,脏活累活抢着干的模样。然而,“实习生拒订盒饭”也好,“1年半换13份工作”也罢,90后大学生在为职场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颠覆了人们关于职场新人的刻板印象。

  90后大学生频繁跳槽的背后,是对生存状态的不满足。不论是公司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还是同事不好相处,抑或是管理过于严格,在社会流动迅速、职业选择多元化的背景下,“退出”便成为90后大学生最常规也最有效的行为策略。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跳槽”意味着角色义务的结束和角色规范的失效,剩下的只是角色权利的彰显。

  在许多人看来,跳槽往往和职场新人的个体适应性相关联,“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自我膨胀”往往成为离职者的个性标签。初入职场的90后,往往面临着自身个性与组织氛围、企业文化、任务明确性等方面的矛盾;在这些矛盾短时间难以消除的情形下,90后通常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从原有的职场抽身出来,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平台。

  只不过,跳槽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嵌入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薪酬期望与现实落差明显,比较差异导致的“相对剥夺感”,用人单位拔高准入门槛导致的大材小用,发展空间有限导致的职业“瓶颈”……如果说个体适应性差是90后离职的主观因素的话,职场生态这一客观因素也同样不可忽视。安阳人才网

  此外,“一年半换13个工作”也归因于离职成本低。刚刚入职的90后,职位低,收入低,人际关系网络也没有铺展开来,王彩琴需要支付的离职成本并不高。更何况,家人“女儿要富养”的默许和支持,更让她增添了离职的底气和筹码。www.ayrc.cc

  不论是孟子所言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经典台词“真正的救赎是我们自己”,抑或是寓言故事“乌鸦的迁徙”,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朴素道理:在职场乃至人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存在一马平川;唯一能够缩减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正是那些由低到高的台阶。这一切,既离不开个体适应,也离不开职场生态和社会心态的共同塑造。杨朝清
 

微信扫一扫

「好」工作来敲门

洹畔人才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