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突然火了,基本是刷五分钟朋友圈基本能看见二十五回“摆摊”这个词。
如果说你还没听说过这,那你真的是out了!
地摊经济最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是因为它有官方给撑腰了。
寻觅地摊经济火的根源,要从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的话说起,他特别点赞了成都的“地摊经济”,并说:“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于是...
城管er从傲气甲方变成了卑微乙方
某地城管大队队员接到了每天发展三个地摊的任务,领导要以身作则,发展五个……
只能每天打电话联系小贩来摆地摊,每天完成工作KPI。
感受一下,看着城管的笑容,再看着小贩惊疑的态度……
你很难不露出莫名其妙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的微笑:
这边“地摊经济”刚一被扶正,五菱就发布了一款新车:翼开启售货车
不得不让人感叹五菱到底为什么市场嗅觉这么敏感......
股价蹭蹭往上涨,自行感受一下:
腾讯、滴滴也纷纷下场加入摆摊大军:
还有的人总结出了专业的地摊财富秘籍:
近一年“副业刚需”这个词火了。
副业赚钱,好像已经成了一条很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路。
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很多做微商,卖面膜;小编也和很多朋友交流过,为了增加收入,基本上都有一份副业傍身。
别说这些年轻的“后浪”,疫情之下,影视行业营收艰难,明星们都纷纷把下场直播作为副业,带货千万,直呼真香。
不搞点副业,好像自己都比被人少赚了一个亿!
但你真的适合做副业吗?
小编觉得,做不做副业因人而异,但是如果做副业,有几点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
前两天在悟空问答上看见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副业都赚一两万了,还要去干几千的工作混日子?"
这里说的混日子其实就是摸鱼的状态,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稳定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稳定,副业做不好也可以给自己一条后路。
但是你工作认没认真干,干得什么样,以什么心态做都是被领导看到眼里的。如果你主业不认真,只想着混日子、摸鱼,因为副业耽误了正常的工作,那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除了不要影响主业的工作外,其实做副业的人还需要面临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如果你总是熬夜做副业,在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总是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这也不行。
所以做副业可以,但必须做好时间和精力上的管理,不要为了赚钱而牺牲第二天上班的精力,甚至是健康。
如果你看大数据,就会发现副业有各行各样的,但是外卖、网约车、这种"非技能"的副业最受欢迎。
究其原因是因为上手迅速,不需要额外学习或投入什么。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一个事实:人们即使是做副业,也不想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技能,做技术性的工作。
因为这类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摸索,当然也有很多人摸索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成效就自动选择放弃了。
相比之下,外卖和网约车,就是做一单就有一单的钱,更加快捷,"回馈率"更高。
虽说副业是赚钱为目的,但最好选择对自我技能提高有帮助的。
网上有一些声音说,副业干好了,也可以转成主业做。
那好,副业要想成为主业,就必须是达到一定水准的才行,而不是那些谁都可以替代你的事情。
所以这和前面说得并不矛盾,就是我们在选择副业的时候,尽量做那些对自我成长有帮助的事情。
这类副业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学习,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这样不仅能促进主业技能的提高,还给我们的职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有这样一个例子:
小于本职工作是做宣传册设计的,但是她对文案特别感兴趣,于是就在业余时间上网找了很多资料,自己学习文案。学习的多了,就尝试着接些文案的副业来做。
文案,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改到你吐血,甲方才能满意,所以在百般折磨中小于的文案功底越来越见好了。在设计宣传册的时候,小于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对文案部分的建议,慢慢的,领导也越来越认可她的能力,薪水和待遇都得到了提高。
有一些网友说,一个优秀的职场人主业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不用做副业;也有网友说,做副业的人不是不优秀,而是让自己多一份工作,多一份抗风险的能力。
其实,无论做不做副业,最主要的是不要丧失学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让你在职场上有更多的筹码。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于,她在工作中,在了解甲方的意愿前提下下,至少作出三种方案供对方选择,即使是文案部分她不需要负责,她也会把原定的做一份,自己改完后做一份,两份共同呈现在甲方面前。
这就是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真,无关主副业,这种人做什么工作都会很优秀,这才是职场人应该学习和拥有的态度。
而反观一些人,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宁愿扎堆聊天唠嗑,也不愿意趁着空余时间研究学习,提高工作技能。
当一个人停止了对外界的好奇心,每天机械化的重复着单一的工作,不去学习,不去提高,也许这才是职场人最大的悲哀。
最后,这句话送给职场的我们——
—END—
责任编辑:皇甫岩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