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今年,大学毕业生以727万人创历史新高,成为继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将如何适应与改变?记者日前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采访。
小成本创业应对“就业难”
刚毕业的大学生陈芸在我市开了一家小吃店,店址设在文化路,紧挨我市两所学校。“快餐价格不高,而且都是学生们爱吃的食品。”陈芸说。她认为学校周边消费能力强,可以比较快地赚回成本。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陈芸最初为自己定制的职业规划是考公务员或到大型企业应聘,但看到自己的同学和许多应届毕业生处处碰壁的情形,最终,她还是决定趁年轻自主创业。
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挑战但又向往就业大平台让大学生小成本创业往往难以持久。陈芸认为这并不是问题,她觉得,创业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求职更加务实
与往年相比,今年,传统就业观念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减少许多,记者与一些求职大学生交流发现,如今不少大学生求职更加务实。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很迷茫。“其实什么样的工作并不重要,先从力所能及的做起,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才最重要。”大学毕业生张北告诉记者,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好高骛远,积累够工作经验再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会更好。
去年9月,毕业于杭州一所高校的张玲回到了安阳,应聘到一家小型公司做出纳员。她表示,她所在的公司虽然规模较小,待遇也与自己当初所想的有差距,但公司领导和同事工作都很努力,工作时心情很愉快。她打算利用就业的这段时间进一步充实自己,等自己足够强大时再择业。
择业更注重发展前途和爱好
一直以来,选择“薪资待遇”还是“发展前景”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十分困惑。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择业观日趋成熟,“择业更加注重发展前途和爱好”是近年大学生择业的又一个新变化。
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王择诚学的是平面设计,找工作时向10余家单位投了简历,只有三家用人单位通知其面试,最终,因为他的专业知识过硬,在其中一家公司顺利入职,主要从事广告设计方面的工作。“月基本工资1300元,不算高,节假日可能也要经常加班,但如果业务做得好,奖金和提成不少。我的专业和这份职业对口,只要好好工作,我相信有很多机会,我看重的是将来的发展空间与升职机会。”王择诚说。
多元化选择是就业趋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加多元化,大学生不再那么热衷去挤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不再执着地纠结于“大城市”与“小县城”的标签化差异,这也许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破解“更难就业季”困局至关重要的一把钥匙。
大学毕业生究竟该如何择业?我市一所高校的教师陈玉玲认为,多元化就业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正确选择。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这种转变促使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的压力。多元化就业才能避免高素质人才浪费,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活力与生机。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念的变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来源:安阳网—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