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中有310家国有企业,前30强全为大国企,前10强全为银行和国有垄断企业,与美企前十强,基本来自制药、软件、计算机等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差距甚远。
近日,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虽然就规模而言,不少企业依然在高速成长,与欧美500强的差距也在缩小,但是以净资产利润率(ROE)为代表的绩效指标却开始落后。
数据显示,最新的中国500强净资产利润率(ROE)为12.1%,低于美国企业500强2.1个百分点,三年来首度落后。收入利润率仅为4.7%,而美国500强为7%.若与高收益的资产市场相比,那中国500强实在“惭愧”,这点利润率也就与五年期存款利率差不多。还有,总资产利润率(ROA)亦与美国500强存在差距。而且这还是在美国经济依旧处于低速增长、复苏迹象遥遥无期的当口实现的实业利润。就绩效而言,中国企业500强,远没有总规模膨胀带来的那份乐观预期。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500强看起来拥有那么多的“第一”,“世界最大”,但是其创造价值、产生利润的水平却并不高,而且“创利”水平止步不前并在下降。
那么,原因何在?一个事实或许能说明问题:中国500强中有310家国有企业,前30强全为大国企,前10强全为银行和国有垄断企业,与美企前十强,基本来自制药、软件、计算机等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差距甚远。而且民企500强的总利润不及五大国有银行。
这一事实趋势已经持续很多年,在近几年得以深度加固,形成恶性怪圈:国企继续讨要政策红利,但在规模不断创造“第一”的同时,却并未带来新技术、新产品,边际收益率递减趋势明显,于是利润率不高也就不难理解。而富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则只能选择追逐“快钱”。这样一来,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创造利润的水平自然都呈现恶化趋势。
除此以外,成本加速上升亦是中国500强近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企概不例外,高昂的运营成本自然带来低利润率。在人力资源成本、租金成本急速上升,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低迷之下,一直依赖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老式发展思路,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已经不合时宜,但是转型之路却因无实质的改革推进,一直只是停留在纸面。
综合看来,制约中国企业500强利润率提升的因素,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体制改革的滞后。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市场化深入改革、给民企国企几乎平等的市场地位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而绝不可能再以资源堆积来推动企业成长。